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当前所在页面:首页 > 行业动态 > 行业动态

表面活性剂在电镀中的应用

时间:2021-08-23 10:40:12

表面活性剂在电镀技术的整个工艺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。


 以下是一些作用的简单阐述:

 1.在碱性除油中的应用

 金属工件在电镀前,首先必须除油清洗,使之表面干净,否则,沉积层在表面结合不良,严重时甚至得不到沉积层。典型的碳钢零件除油液配方:氢氧化钠20~309/L,磷酸三钠30~409/L,碳酸钠30~409/L,OP乳化剂1~29/L,30~50。C。工件表面的油污有动、植物油脂和矿物油类。动、植物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发生皂化反应,形成水溶性的肥皂和甘油而去除;而矿物油或其他不皂化油则不能用碱使之化学分解,必须借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才能从金属表面除去。在除油过程中,表面活性剂分子首先吸附于油与溶液的界面上,油污在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和亲水基的作用下,再加上溶液的对流和搅拌作用,逐渐从金属表面脱离而进入溶液,呈极细小的球形成乳浊液。当然,在使用乳化剂除油时,溶液的温度不能太高,否则表面活性剂会产生盐析现象而失去应有的作用。


  2.在酸洗和镀铬中的应用

  当零件表面在去除氧化皮进行强腐蚀时,腐蚀过程中产生各种有害气体,气体在逸出时产生酸雾,对环境和设备影响很大。若在酸洗槽中加入少量OP乳化剂后,酸洗溶液表面能产生一层泡沫,防止了酸雾的逸出。在镀铬时电流效率极低(10%~15%),而且使用不溶性铅阳极,通电后两极产生大量的氢和氧,容易产生有害的铬酸烟雾。铬雾不仅污染环境,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,而且引起设备的腐蚀。为了抑制铬雾的产生,可以在镀铬液中加入少量全氟烷基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,在镀铬时溶液表面形成一层泡沫,抑制了铬雾逸出,既确保了操作者的健康,又可降低铬酸消耗。


   3.镀液的润湿剂

   在电镀过程中金属离子在阴极还原的同时,还伴随着析氢副反应,随着析氢反应的进行,电镀溶液的表面张力下降,润湿性能降低,此时,氢气泡容易在阴极表面上停留,从而使沉积层出现凹痕和针孔。为了防止该缺陷的产生,在电镀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,以降低液一气和液一固问的界面张力,这样氢气泡就难以在阴极表面停留。如在氰化物镀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油醇聚氧乙烯醚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,防止产生凹痕的效果很好。在酸性硫酸盐光亮镀铜、弱酸性硫酸盐光亮镀镍溶液中,加入少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,可以防止镀层产生针孔。


   4.光亮镀液中的光亮剂

   酸性光亮镀铜和酸性光亮镀锡溶液中,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(PEG6000)可用作初级光亮剂使用。初级光亮剂能在金属表面发生吸附,对电沉积过程产生影响,细化晶粒,得到半光亮的镀层。若初级光亮剂和其他光亮剂组合使用,则可获得全光亮的沉积层。在光亮镀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,利用它的分散作用可以获得全光亮的沉积层。如在酸性硫酸亚锡镀锡溶液中,以甲醛和邻甲苯胺的缩合物为光亮剂,辛基硫酸钠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分散剂,在搅拌状态下能获得全光亮的锡沉积层。在氯化钾镀锌溶液中,亚苄基丙酮作为光亮剂,二萘甲烷二磺酸钠为分散剂,可以获得全光亮的锌沉积层。为了获得光亮性、整平性良好及结晶细致的沉积层,电镀溶液中需加入光亮剂。有些光亮剂微溶于水或不溶于水,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,,可以将其分散成细小的粒子,从而在溶液中均匀分布.